上海女人个个小资,没有一个不矫情的。过着自己想要过的日子,从不顾自己家里那可怜的男人,有时候想,人活到这样一种份头上,死掉算了。可是上海人从不愿意这样想,在上海地铁卧轨的几乎没有上海人,他们是我见识到的最贪生怕死的一类人。
上海对于自己的语言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,并不是上海人对自己的语言很自豪,而是,他们除了讲上海话,已经没有其他的沟通语言,我时常听到他们如香港人一样讲国语,扭扭捏捏,满脸憋得通红,颜面扫地。
上海的媒体喜欢用憋足的国语播报上海新闻,可是一到采访市民时,所以记者都着急了,他们根本就不会讲国语。于是就出现了现在上海媒体这样洋不洋,相不相的局面。
正因为这样,上海人喜欢自娱自乐,上海话剧团,一天到晚在电视上宣传自己的母语,一边还招兵买马,看着都是讲上海话的,多亲切啊,什么二人转,黄梅戏,“阿拉听勿懂。”所以规劝有些在上海谋生的朋友,不要去丢自己的面子,上海人的活动,最好是少参加的为好。
在旁观者眼里,上海人喜欢幽默,看着那些不高的个头,精瘦的体型,和满口叽里呱啦的上海话,不幽默都不行了。好不容易有个东方卫视,学着人家凤凰卫视讲点嗲声嗲气的国语出了名,就以为刘仪伟是今天最红的人,趁自己长得比其他上海人厚实,就到处跑到名人堆里去《可凡倾听》,其实都是俗人一个。
上海人不听劝,老是以为自己就是上帝,是最时尚的前沿,其实还是封建地主形式的遗老遗少,不可救药。见谁骂谁,人家老外来了倒很客气,见面就伸个刚抱过狗的手去,哈篓哈篓。真是搞不懂,怎么上海人长得这副德行。
朋友从公司回来,说碰见几个很凶的上海人,我气不打一处来,领着朋友去上海人那里评理。
看他正坐在会客厅的沙发上,翘着二郎腿,还点着一支别人给他的金上海,见我们气势汹汹,撒腿就往经理室里跑,向经理告状,口口声声说:阿拉上海拧,不和你们这帮土蛮子计较。
我急忙冲上去揪住他的衣领说:帮帮忙,别拿上海人来吓我。我不是吓大的。
说的也是,上海这几年一直在搞精神文明建设,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总能看见:做文明的上海人,做可爱的上海人的标语。到最后出现的都是上海男人嘴里的“小姑娘。”上海女人嘴里的小资和“洋滴。”
上一页 [1] [2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