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238CN魅力女人网 >> 娱乐大盘点 >> 护士妈妈为女儿辞职打官司(发表评论)
护士妈妈为女儿辞职打官司(发表评论)
作者:不详 点击: 时间:2006/3/4 7:06:35 来源:魅力女人网 [ ]
宁波中院判决:听力受损的3岁小佳宜获赔80万余元

  【核心提示】

  今天是第七个全国“爱耳日”。今年的主题是:“预防听力损失和耳聋,人人享有健康听力。”

  因为村卫生室“赤脚医生”误用禁药,让出生才8个月的小佳宜失去了听力。身为护士的妈妈汪婷毅然辞去了工作,到浙江省聋儿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一间房子,她在努力通过法律途径积极维权的同时,全身心地投入到女儿艰辛而漫长的康复之旅上。

  日前,经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,由奉化某村卫生室赔偿原告佳宜80多万元。汪婷说,希望每一个不幸孩子的家长都能勇敢起来。

  “啊,啊……”在省聋儿康复中心的教室里,不满3岁的小佳宜一看到汪婷的身影,兴奋极了。从衣兜里拿出一片旺旺雪饼,使劲地想喂进妈妈的嘴里。

  “乖,跟着妈妈说,饼——干——”为了让佳宜养成“听”的习惯,汪婷不放过任何可以让女儿集中精神说话的时刻。小佳宜使劲地在妈妈怀里扭动,就是不肯开口。不一会,汪婷的额头已经渗出细细的汗珠,但她还是没有放弃。

  □通讯员赵小飞陈平本报记者叶恒珊

  女儿8个月时用药失聪

  汪婷说,她一直以为,佳宜是上天赐予自己的小天使。

  2003年9月,小佳宜呱呱坠地,皮肤雪白,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,十分讨人喜欢。6个月大时,佳宜就能认出照片里的爸爸妈妈,还能指出邻居家的狗狗在哪里……

  可到了14个月时,佳宜还不会叫爸爸妈妈,从事医务工作的汪婷敏感地发现,孩子的听觉反应似乎有点迟钝。夫妻俩赶紧把孩子带到宁波市妇儿医院检查。结果如晴天霹雳:耳道构造一切正常,但听力确已达到极度耳聋的程度。

  “佳宜聋了?!”一家人都陷入了空前恐慌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原本健康的孩子双耳失聪?夫妻俩疯了似地翻查孩子所有的病历,都没有发现使用过耳毒性药物,或者是有可能导致耳聋的药物或病症。但孩子六七个月时听到声音是有明显反应的,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?

  佳宜的奶奶忽然回想起了一件事。原来,孩子8个月时,因为工作原因,汪婷把佳宜托付给了在奉化农村的奶奶带养。这期间,佳宜曾患感冒,流鼻涕、眼泪,于是带孩子到村里的卫生室给孩子看病,卫生室年近六旬的“唐医生”给孩子打过针,会不会是针把孩子打坏了呢?

  ●相关链接

  1、据我国耳聋发病率估计,我省每年新增聋儿近3000名,现有机构的康复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。目前,药物致聋已经成为我国聋儿的主要发病原因,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。

  2、目前已经发现对耳朵有毒性的药物百余种,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庆大霉素、链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洁霉素、小诺霉素、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。还有水扬酸类制剂,速尿等强利尿剂,奎宁、氯奎等抗疟疾的药物。这些药物均可经过血液循环进入内耳,破坏内耳的新陈代谢使毛细胞变性坏死,导致失聪致残。

  3、父母或孩子的带养者要关心孩子的听力,孩子在3个月以内,如发现睡眠时不能被大声惊醒,或孩子在刚入睡时对突然的击掌声无任何反应,首先要考虑听力问题。孩子在1岁以内如果对突然或奇特的声音不能引起其注意力,应首先考虑听力障碍,2-3岁的孩子仍不会说话或只会简单发音,也应首先考虑听力问题。一旦发现或怀疑孩子听力有问题,一定尽快去医院耳科进行听力测试,明确诊断,采取医疗或康复措施。

  老医生不识“耳聋性药物”

  村里的卫生室十分简陋,就开在唐某自己的家里,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。村民们要是有个感冒发烧的,就来找“唐医生”。

  卫生室看病不用病历卡,也没有发票,还好当时留下了一张处方。汪婷一看,顿时惊呆了:“80mg妥布霉素1支,40mg/次Bid”。原来,唐某给小佳宜打的正是常用耳毒性药物——妥布霉素。而早在1999年,卫生部就明文规定:“妥布霉素为常用耳毒性药物,6周岁以下儿童禁用。”

  令汪婷更为气愤的是,本来按一般常规是:孩子体重10公斤用量是20毫克一天一次,而村卫生室给小佳宜用的计量是:40毫克一天两次,使用了4倍的剂量。她泪如雨下,如此用药,孩子能不耳聋吗?

  “我们都是一个村的,你居然还要告自己人?”令汪婷一家难堪的是,由于卫生室是村集体所有,为女儿打这样一场官司,阻力重重。

  2005年4月,汪婷夫妻拿着准备齐全的相关资料向宁波市人民法院起诉,要求索赔人工耳蜗植入、精神损失等费用共计140多万元。当年6月第一次开庭,法院调解未果。唐某提出,要看到佳宜的医疗鉴定。

  经法定部门鉴定:佳宜的病例属于三级甲等医疗事故,医方承担主要责任,并建议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听力康复训练。同年8月,该案在法院第二次开庭,结果对方以无人工耳蜗植入报价等为由,终未达成赔偿协议,法院无法宣判。

  不惜辞职来杭照顾女儿

  一方面为索赔案操心,另一方面女儿的康复却一刻也不能耽搁。毕竟,聋儿康复,越早越好。

  汪婷说,她不想让自己遗憾一辈子。由于佳宜已经是极重度耳聋,医生建议采用电子耳蜗植入的方法对孩子的听力进行矫治。但电子耳蜗价值20多万元,对这个小家庭来说根本无力承受。无奈之下,汪婷花了2.5万元给女儿配了副助听器。可效果并不明显,汪婷和丈夫寝食不安。

  抱着不惜一切都要让女儿开口说话的信念,汪婷一狠心,辞职来到了杭州。在省聋儿康复中心附近,她花550元租了一间房子,全心照顾女儿。每到周末,她和丈夫杭州宁波两地跑,汪婷说不想让女儿这么小就过着“单亲”生活。

  聋儿家长要有维权意识

  今年1月,经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,由奉化某村卫生室赔偿佳宜医疗费、检查费等共计80.145199万元。由于被告方一直不肯合作,能否拿到赔偿款,对佳宜一家来说,目前还是个未知数。

  “能为女儿讨回公道,做妈妈的已经很安慰了。”汪婷告诉记者,在康复中心她遇到不少从外地来杭打工的家长,其实很多孩子患的也是药毒性耳聋,却很少有人懂得拿起法律武器,去维护孩子的权利。

  省聋儿康复中心副主任王飞说,目前这一类药物致聋的案件,由于幼儿致聋和发现耳聋存在一定的时间差,有的是几个月,有的甚至几年,因此受害人家长在收集原始材料时困难重重。相对而言,佳宜还是幸运的,因为汪婷本是医务人员,发现较早,而且保留了原始处方,成为此案胜诉的关键。

  王飞说,能够佩戴上价值几千甚至几万元的助听器,或者接受数十万元的人工耳蜗植入,及早得到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聋儿无疑是幸运的,但这仅仅是聋儿回归社会微小的第一步。

  王飞提醒,在早疗课程中,家长对聋儿能否康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。因为爸爸妈妈是年幼孩子最常在一起的人,这让他们能在日常的互动中,为孩子创造倾听与语言输入的机会。而且,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是他人不能及的,在孩子的成长中,他们仍将持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。家长如何教育、滋养、引导、支持听障儿,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将有显著的影响。 (文中主人公系化名)

  护士妈妈为女儿辞职打官司

  宁波中院判决:听力受损的3岁小佳宜获赔80万余元

文章结束

[发表评论] 责任编辑:小雷

238CN魅力女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② 在本网站上发表留言者,文责后果自负。
③ 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30日内联系lady@238cn.com。
相关文章:
昵称:
邮箱:
内容:
查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