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现在满天放的风筝,都是十元钱买来的,孩子放过就忘了,因为这样的风筝他不曾费神出力,不会有‘从剥竹篾子,到动手画画,忙上一整天’的记忆,伸伸手动动嘴就得到了。现在的孩子拥有的很多,东西很贵,但却很苍白,幸福指数完全不一样”。
——红领巾休博会“童年藏品展”上,大人们的感慨
前天,红领巾休博会的重头戏“童年藏品展”在树人小学举行,学校礼堂布置得像个小型博物馆,琳琅满目。但是,拱墅区青少年宫的老师却用“难”来形容这次活动的组织工作:“我们在13000多名少先队员中发出了征集通知,最后收上来的藏品只有一千多件,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藏品,真正属于孩子的藏品太少了!”
这次活动令许多孩子苦恼“不知道该收藏些什么”,所以,展览空前火爆,孩子、家长都上这儿找答案来了。
老师告诉记者,为了布置这次展览,甚至安排了警卫,因为展出的都是些看似不值钱却又最值钱的宝贝。
藏品的背后都是成长故事
藏品中最吸引眼球的,应该是一本泛黄的书。据小河小学宋卫兵同学介绍,这是他爷爷的爷爷小时候用的语文书,这本已经70高龄的书保存得相当完好。“爷爷说,那个年月读书不容易,不是每个小孩都有机会上学。所以爷爷当传家宝一样把书传下来了,我们全家都把它当做贵重的纪念品。我上小学,爷爷就传给我了。”他说,一代一代随书传下来的还有一句话:“要好好读书”。
德胜小学的方楠带来的鹅卵石引起了同学们的惊叹:“石头也能当藏品啊?”方楠解释:这是我老家小溪里的石头,9岁以前我都在那里度过。这些石头虽然很普通,但是看见它们,就让我想起了在家乡的快乐日子,在我看来,没有比它们更珍贵的东西了。
卖鱼桥小学六年级的杨思捷带来了他11岁时写的书法,长卷展开有三层楼这么高,“我从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写书法,虽然这张作品现在看起来有点稚嫩,但是它是我书法道路上迈下的一大步,这幅字我想我会珍藏到白发苍苍吧。”
太容易得到,使童年宝贝缺失
树人小学的董继辉带来了爸爸小时候用报纸做的毽子,和现在那些亮丽的羽毛毽子比,报纸毽子真是简陋极了。“为什么要收藏这样的毽子呢?”孩子们看着很新奇。
在场的藏品中,有不少是这样的手工制品。老师感叹,你看现在满天放的风筝,都是十元钱买来的,孩子放过就遗忘了,因为这样的风筝他不曾费神出力,不会有“从剥竹篾子,到动手画画,忙上一整天”的记忆,伸伸手动动嘴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,“现在的孩子拥有的很多,拥有的东西很贵,但却很苍白,幸福指数完全不一样”。
什么是我们的“童年宝贝”?什么东西值得珍藏?作为家长,怎样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“童年宝贝”?这次展览,为许多参观者留下了问号。
来源: 杭州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