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恒的《TITANIC》
我最美的季节是14岁到15岁。在它之前,我过于单纯;在它之后,又过于苍白。
夏日午后,我独自去影院看刚上映的《TITANIC》,循环播放,我看了大概是看了两场。等到红肿的眼睛再见天日,发现已是晚上9点。我第一次为回家晚了而挨骂。我难过的不是被训斥,而是老远的看见妈妈在路口焦急地张望我。我忽然抱住她,倒把她吓了一跳。当时只有一个念头,如果坐在救生艇的是我妈,她绝对不惜一切回来找她的亲闺女。也无法明白ROSE的母亲何以一直摆着贵族的POSS,简直另我叹为观止。那是我14岁年纪的感觉。
后来,又租了碟在家看了一遍。
写了几个字,爱,牺牲,勇气,信念。
人遭遇爱情会成熟的很快,它是拔苗助长的灵丹。哪怕只是一场没有对白的内心挣扎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会很有作用。14岁的秋天,我的初恋季节。一场无谓的落叶。
7年过去了。我驻守仅有的那一次心动,尽管主人公的记忆已经模糊。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神话。20岁的我重温这部沉船之歌。原来一部电影是可以看很多遍仍然会有新的感觉。这应该是成长的证据。
不想谈关于人性的劣根。它让我觉得异常寒冷。现实如此,但总有人无法接受。百年前如此,百年后依然。
我想说说信仰,关于爱情。
相信它的人会比较容易快乐。毕竟千万年一遇的灾难不会有多少人亲身经历。现实主义的蛀虫,还在苟延残喘。我们需要的也许仅仅是一个神话。支撑我们可以在现实的墙壁里继续喘气。
沉没之船驶入现实平凡的生活里,让我们心荡不已的是一场灾难的席卷?不如说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神话。当你无法挽留太多的回忆,当生命面临死亡的威胁,至少还有一个瞬间,够抓住一样东西——爱情。让我相信永恒。
感谢TITANIC,感谢詹姆斯·卡梅隆塑造的爱情神话。被现实主义长久的浸泡的我们,还能拥有这样一个神话,也算幸福的。
留不住美丽的年华,如果可以保留最初的信念,也是一种永恒了。